日本轉職│②日本面試根本就是比武過招

12月 06, 2017




發現這篇好像沒什麼內容…
而且又太偏了好像參考價值很低,一半感覺好像跟日本無關,根本是常識。
但都打完了我就還是貼出來吧😿😿😿



面試主要有兩大種:

1)一問一答型的面試
  在我這塊領域,通常遇到這種都是大手企業。
  對方比較不會對你的回應表達自己的意見、評論或附和。
  通常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或是對你的回答做出延伸詢問。

2)感覺比較活潑的面談
  中小型很多都會是面談型,通常話題多,面試官也比較會表現出想法與情緒。
  根據面試官與公司不同,有的甚至會很大多數都給你閒聊感,
  但即使氣氛輕鬆,這還是面試,一個不小心太鬆懈的話就會吃苦頭了。

感覺上來說,第一種較多是他已經列好了他的人才條件,藉由面試看你是否符合。
第二種會花更多時間認識你這個人,對他們來說,這是不是他們想要一起工作的人是個大重點。
Potential或是未經驗職的也大多是後者。

------------------------------------------

【面試準備】


1.預測自己投的職種、職位會被問什麼問題
很多仲介會跟你Check志望動機、自我介紹,但他們沒辦法確認這些專業的問題。
如果是廣泛嘗試各種職缺,會很容易遇到無法立即反應的問題,也比較難準備,
真的不了解的話就只能錯中學,多失敗幾次了。
我就有遇過Agent一直叫我多強調自己非常想進該社(對方是大手),說我動機不夠強烈。
實際去了之後,對方根本連志願動機都沒問(我自己其實介紹時也沒講),主要都扣在專業問題上。
整場面試,感覺上是偏重能力與技術,與我真的進去後做事是否會順利。

2.準備問對方的問題
新卒或是轉職建議都會說一定要問問題,要不然對方會覺得你的志望度很低,上的機率也會降低。
不過為了有可能選擇這家公司的自己,請務必要把想問的問清楚。

  • 新創或小公司有可能公司內部亂無章法,事業方向朝令夕改
  • 拿到內定通知書後,實際薪水福利與當初求人票上落差很大(拿到內定後,回覆意願前還可以談)
  • 入社後的業務內容與想像中有出入   等等
根據公司不同,我通常會問的是:

  • 一天/一週大概的工作流程
    容易想像實際的業務內容與實際工作時的樣子,更可以確定是否契合
     如果對方答案略為含糊,可能就需要注意。
  • 公司的目標是什麼?/未來有事業擴張的計畫嗎?會是什麼事業?
    有些新創或小公司的公司方向很不明確,網站上也沒什麼資料時會問
  • 一些應徵職務的相關內容
    大概會跟多少人一起工作?自己的作業流程會是如何?之類

3.基本商業禮節
當然我們是外國人,所以其實敬語也不需要太在意,基本的ですます即可,但タメ口一樣不行。
其他就是不分國界的基本鞠躬哈腰(約45度),一開始面試官遞名片時要起身雙手接下等等。

另外日本的標準禮節上,被送進電梯時,在電梯門關上前都要90度鞠躬(對方也是會鞠躬等到門關上)
不只是面試,找客戶開會之類也是一樣。
每次遇到這步都很緊張,進門先火速按好樓層和開門,另一隻手指待機準備按關門。
等到講完謝謝鞠躬後,邊按關門。
當然有時候還是會失敗,話還沒講完不小心門已經關了,或是鞠躬半天門一直不關之類很糗。
不過一些基本禮節顧到,讓自己給人的印象好就好。我自己是認為不需要太過要求。
畢竟在這些事情前,更決定性的還是面試的內容與技術。

這邊提到的禮節,最迂腐的版本還有以下:

  • 進入公司前要把外面的外套脫掉,並以“內裡包裹住外側”的形式折起掛在手上。
    也就是說對方看見你手上的外套會是看到內裡的狀態。
    WHY因為外面很髒,你風塵僕僕地來,不可以把外面的那些灰啊沙啊弄髒公司
       Show your respect
  • 沒有特別允許,包包與外套一定是放在地上,這也是為何就活包大多都是能夠直立的設計
    WHY你的包包跟外套很髒,怎麼可以隨便放在我們椅子上?
       欸這個人怎麼沒經過我們允許就擅自利用我們的東西啊,我們只有說他可以坐欸
是不是大家都真的這麼注重就另當別論了,感覺上外國人身分多少還是有點可被容忍。

4.中長期的職涯規劃(五年或十年後)
應徵的職階比較低階時高機率會被問。(管理職我就不清楚了,但管理職有可能職涯也已經定型)
日本普通企業在收人時,通常都是放眼長期,
問應徵者對未來的規劃也是他們判斷你是否適合這個職位的根據之一。

我曾經有誤判應徵的職務的未來發展,順著對方的話講,被判斷Mismatch(上一篇有提到),
可是該職務的未來發展其實是我想走的方向。
那時我對我自己投的職務類型很沒信心,為了想拿內定會做一些違心之論,就很常遇到這種狀況。

------------------------------------------

【面試都市傳說】


相信有找資料的都會看到一堆面試徵兆的都市傳說。
老實講真的就是每間公司狀況不同,無法以一概全。

我自己列出一些有感的徵兆:

1.面試官附和你的回答
  回答對方提出的專業問題或情境題後,他對回答有所共鳴,甚至表達自己的作法或公司的狀況。

2.問到興趣,並有延伸出話題(大手企業可能不適用)
  蠻多公司都會問興趣。新卒感覺是通常都會問,但中途轉職我自己感覺不太一定,
  通常有問到興趣的至少都對你有保持一定興趣。
  要注意的是如果沒問什麼問題就開始問你興趣,傳言中也有可能是準備要打發你在拖時間。

3.假日都在做什麼?(大手企業可能不適用)
  同上,必須是正統的面試過程到一個程度再開始問的會比較準確。
  沒有標準回答,也沒有說什麼我都在看產業新聞就會加分這種事,
  如果虛張聲勢,被追問後露餡的話反而印象更差。
  當然說都在家看電視啊,沒在幹嘛這種也不好。這裡回答興趣嗜好也可以。

  我也只是個普通懶人,因此以上2、3點我也沒什麼好特別拿出來秀的。
  如果興趣是手工藝、組樂團/舞團、研究3C寫文章之類當然更好。
  以遊戲、娛樂業界來說我會講的有:

  • 看遊戲實況:日本的遊戲結合實況行銷模式還不是很成熟,可以說明一些模式。
    通常對方在對這塊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會很有興趣。
  • 電影:喜歡看恐怖片(有時會自嘲在日本,感覺女生看恐怖片很不夯會把大家嚇跑)
    恐怖片的客群很少,有時候對方接不下去,可能就會問什麼類型啊,會看日本的嗎?
    這邊不會特別迎合,就照我的想法講。(最近日本根本沒好看的恐怖片啊?之類)
  • 音樂:會去看LIVE或跑音樂祭,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有時會被問喜歡的歌手或樂團。
  這些方面如果能讓他感覺到你是有下去鑽研的就會加分,至少不會扣分。
  如果自己只有一些跟常人差不多的興趣時,追加特別專精哪方面會更好。
  
4.很會喝酒嗎?
  這個問題大多表示對方對你很‧有‧興‧趣,通過的機率幾近破表。
  怎麼回答倒是沒那麼重要,不過也不能抱持太反對的態度。
  如果一杯倒,通常就是回答酒量不好所以不太喝,但不排斥/喜歡跟大家一起聊天的氣氛之類。

這種徵兆說起來也只算是個都市傳說,不是都一定會出現。
出現同個狀況,A公司錄取、B公司卻沒上這種事也是常有,僅供參考。
通常面試有沒有手感相信大家出來就有一點底了。

 ------------------------------------------

以上“產業有別”,且是“資歷不深”的情況下。
如果是傳統產業、商社,或是3~5年以上經驗的中階職缺可能不適用。
應徵クリエイティブ方面的參考性可能較大,若是中高階職位當然實力和實績是優先考量。





You Might Also Like

0 コメント

Popular Posts

FACEBOOK廢文團